2021-04-23至2021-04-24 上海
导航

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

来源:科技与生活视野

 

作为中心法则中的一员,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即使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研究者们就已经发现,RNA不仅仅躲在细胞里面,它们可以被胞外囊泡包被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在各大组织器官之间,这种特殊的结构叫做外泌体,但是这个小小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[1]。沉寂了30多年,胞外RNA,也叫做exRNA,外泌体的一种,似乎迎来了曙光。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细胞为什么将RNA排出,如何排出,exRNA能否在疾病的检测和治疗中发挥作用。

深入的机制研究带来爆发式的应用前景,围绕外泌体的探索一直在继续。源自一场失误的实验,Tosar发现胞外可能存在完整核糖体。过去的研究表示exRNA是被胞外囊泡保护的,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,没有囊泡包裹的长片段的exRNA也存在,这暗示exRNA可能与核糖体结合,被核糖体保护。Tosar的这项研究是重大的突破,证实了科学家们长久的猜测。Tosar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模型,在胞外基质中很可能也存在着翻译事件,也就是说核糖体很可能是有活性的,蛋白质不仅仅在细胞内部被制造出来,如果真的是这样,这项结果可能颠覆过往的认知。此项研究结果发布于biorxiv[2]。

目前普遍认为,释放exRNA是细胞间通讯的一种方式。通过截取这些包含着exRNA的外泌体我们大致能够辨别疾病的早期信号。在疾病症状发生前,即将发病人群血浆中的exRNA水平与正常人群的exRNA水平会存在差异,通过找到差异,可以作为症状发生前预判的标准。

例如:来自加州大学的zhong sheng课题组使用最新的SLIVER-seq技术研究了众多临床样本,确定血浆中PHGDH量的变化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前的标志物。

exRNA用于疾病的预判是无创的,并且十分灵敏,但是这种手段也是十分麻烦的。包裹exRNA的外泌体有不同的大小,外泌体也可能与其他的代谢物出现重叠,我们又如何区分来自疾病组织的外泌体和健康组织的外泌体,得到外泌体以后又要如何进行下一步,如何降低PCR的噪声。很多实验室已经在设计各种装置解决这些问题。结合微流控的手段,我们已经可以高速高产量的纯化外泌体并精准的标记与捕获他们。

外泌体运送exRNA还给药物递送领域的科学家们提供了灵感。通过人造的脂质膜和纳米颗粒递送药物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,而改造体内天然产生的外泌体实现药物递送却没有这个顾虑。有的实验室甚至已经证明,外泌体对其同来源的组织有更高的亲和力,这个结论有助于我们实现药物的定向定向运送。(生物谷Bioon.com)

 

 

 

小编推荐会议  2020(第五届)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

http://meeting.bioon.com/2020Exosomes?__token=liaodefeng


邀请函

下载邀请函
×
留下姓名电话和邮箱,邀请函直接发送到邮箱
*姓名:
* 电话:
* Email: